【常見問題】鄰房鑑定解析:買房與鄰損應對策略

最後更新時間: 2025 年 04 月 15 日

聽到「鄰房鑑定」這個詞,你是不是覺得有點陌生?別擔心,它其實沒那麼複雜。但你有沒有想過,買房時除了地段和價格,還有哪些隱藏風險在等著你?萬一挑了個房子,旁邊突然冒出個大樓工地,入住後牆裂了、地磚錯位,該找誰負責?或者你已經有個溫暖的小窩,隔壁卻開始敲敲打打,會不會哪天房子出大問題?在台灣,房地產市場熱得像夏天的大太陽,台北、台中、台南到處都是新建案,鄰損糾紛更是新聞常客。從基泰大直的房子塌掉,到鄉下透天被工地搞壞,這些故事讓人不禁問:鄰房鑑定到底是什麼?它能幫你避開麻煩嗎?還是只是建商的花招?別急,這篇文章會帶你搞清楚,買房和住得安心到底該怎麼做才對!

什麼是鄰房鑑定?

簡單來說,鄰房鑑定是當附近有新建案要開工時,建商或營造廠請技師公會來檢查周邊房屋現況。想像一下:隔壁要蓋一棟大樓,挖地基、打樁、搬重機,這些工程可不是鬧著玩的,一不小心就可能讓你的房子牆壁裂開、地板龜裂,甚至嚴重到整個地基塌陷。有了鑑定報告,就像是給你的房子拍了一張「健康檢查照」,萬一出了問題,能清清楚楚證明損壞是施工惹的禍,而不是你家本來就老舊。但這不只是建商的事,也跟你有關。

如果你是鄰房屋主,你的責任和權利是什麼?很簡單,就是要求正在蓋大樓的業主去做這份鄰房鑑定。為什麼?因為這能避免日後的鄰損爭議,省得你跟建商吵得頭昏腦脹。根據規定,新建案的業主和營造廠有義務在開工前做鑑定,他們的責任更大——必須確保施工不會搞亂你的家。如果沒做好,導致牆裂了、地板龜裂,鄰損爭議一爆發,他們就得承擔後果。所以,他們不只要做鑑定,還得保留照片、工會證明文件,甚至施工日誌這些證據,證明自己有沒有偷工減料。這不只是為了你,也是為了讓工程順利進行,別因為爭議停工,浪費大家時間。

這不只是個專業技術流程,而是幫你搞清楚風險、權利責任的關鍵一步。對你來說,鄰房鑑定是保護房子的第一道防線;對建商來說,它是避開麻煩的保命符。搞懂這件事,你就知道該怎麼問、該怎麼查,才能讓自己的家穩穩站住。

鄰房鑑定費用多少?

你可能會問:「鄰房鑑定費用多少?我要不要自己掏錢?」這筆費用由建商或營造廠負責,包含在建案的總成本裡。根據台灣的市場行情,鄰房鑑定的費用可能從幾萬到幾十萬不等,費用依據是看?開挖深度的倍數距離內,周邊房屋總共有多少戶。如果是小規模透天工地,鑑定費可能落在3~5萬;但如果是市中心蓋30層大樓,旁邊又有4棟公寓,費用可能飆到15萬以上,重劃區附近都是集合住宅,那有可能是到百萬不等。

為什麼費用差這麼多?因為鑑定不只是走走看看,還要請土木技師、用專業儀器測量,範圍越大、房子越老,成本就越高。這些錢建商通常外包給鑑定公司,然後默默加進建案預算裡。對你來說,這筆費用的影響是間接的——萬一建商為了省錢,少做或不做鑑定,結果施工把你家搞壞,沒證據證明責任,賠償就得你自己吞下去。所以,搞懂「鄰房鑑定費用多少」,不是要你付錢,而是要知道這筆錢最終可能決定你的房子值不值得買,或者壞了能不能賠。

(圖片來源:財團法人聯合營建發展基金會

鑑定費用誰負責?

講到責任,台灣的《建築法》第58條說得很清楚:新建案施工前,建商或營造廠有義務做鄰房鑑定,確保不影響周邊住戶。這不是他們好心,而是法律規定的。所以,鑑定費用是建商的責任,買新房的消費者和鄰房的屋主不用花一毛錢。但現實呢?沒那麼單純。只有台北市強制規定開挖深度3倍範圍內要做鑑定,比如挖6公尺,周邊18公尺內非做不可。其他縣市像新北市,按照《新北市建築物施工損壞鄰房事件處理程序》5倍範圍內(30公尺)有鄰損得處理,但鑑定不強制範圍。最近鄰損問題多,建商怕麻煩,開始自願做3倍範圍的鑑定。你能做什麼?在公會通知鄰房鑑定時配合他們鑑定時間拍攝屋況照片,沒有遇到鄰房鑑定時,但房子離工地很近害怕有風險,可以詢問當地建管處或工務局該建案是否有做鄰房鑑定。

施工前,你最好配合建商把現況鑑定搞定,這樣就有個清楚的「房子原本長什麼樣」的紀錄。要是覺得不安心,自己花點錢找專業單位來檢查結構,把房子狀況摸得一清二楚也不錯。

施工時,你得盯緊一點,隔壁工地進度千萬別放過。萬一看到怪怪的,比如挖太深、房子歪了、牆裂了,馬上拿手機拍下來,然後趕快告訴施工單位,別讓鄰損越來越大。平時多拍幾張照片留著,當作有天需要調解時的自身證據。

鄰房鑑定怎麼做?

鄰房鑑定聽起來很專業,但流程其實不難,全程由建商或營造廠處理。

  1. 建商會請土木技師到現場勘查,帶著相機、測量工具,檢查你家牆壁、地板、天花板有沒有裂縫,結構穩不穩,拍一堆照片記錄下來。
  2. 技師會把這些資料整理成報告,寫清楚每條裂縫多寬、哪面牆有問題,還可能附上房屋平面圖。
  3. 存證備查,通常會給周邊住戶管委會一份副本,萬一施工後有糾紛,就能拿來比對,如果沒有給管委會,也可以自行向當地建管處或工務局申請。

(圖片來源:社團法人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

這整套流程的費用,建商會外包給專業技師,成本從幾萬到十幾萬不等,視情況而定。你能看到的是那份報告,裡面有照片、數據和技師簽證。對買房的人來說,問建商要這份報告,能知道他們有沒有認真做事;對周邊住戶來說,拿到報告就像拿了護身符,出了事不怕說不清。

買房遇到需要鄰房鑑定怎麼辦?

買房是花費大額金錢的大事,所以必須謹慎小心。像是雙北地區近年有大量都更危老新建案,如果你看中的房子附近有新建案,在看房時,得問清楚:「這附近施工,這個物件有沒有做過鄰房鑑定?」如果有做過鑑定,在購買時也不需要擔心太多麻煩事,只要有新裂痕就報告施工建商,請建商處理後續維護和維修,如此一來,風險會低一點;如果沒有做過鑑定,還是多觀察幾次物件狀況和實際與工地的距離,以防買了新屋還要花大量時間處理裂痕和漏水。

遇到鄰房損壞怎麼辦?

鄰房損毀求償要找誰呢?

《臺北市建築施工損鄰事件爭議處理規則》為例,原則上,能夠被求償的對象只有「興建方」,也就是建築執照上所載的起造人(像是建設公司、建商)或施工工地承造人(例如營造廠)。然而,實際上「鄰損」可能由許多不同因素交織造成,包括基地調查、設計規劃、施工不當,以及天然因素等。
因此,在進入訴訟程序時,除了起造人和承造人之外,往往也會同時對設計人、監造人(例如建築師、技師)或專任工程人員(例如工地主任)一併提告,最後再由法院的判決來釐清各方應負的責任。

如果不幸在調解過程中破局,須要找律師提出民事侵權的民事訴訟。

(圖片來源:台北市長蔣萬安臉書粉絲團

鄰房損毀有哪些部分是可以求償的呢?

  • 修繕房子錢:牆裂了、地磚破損,修到跟以前一樣的費用,建商或營造廠得付修繕費,通常修繕費是按發票金額去給付。
  • 租金補貼:租金補貼的計算基準以「公告房地現值」,時間基準從損害開始時再往後加 2 個月,並依郵局一年期定存平均年利率加利息去估算補貼金額。
  • 搬家費用:得搬出去避難,搬家公司、運東西的費用也能算進去,幾千到上萬不等,搬出去和搬回來有兩次費用。計算方式:受損面積的搬家費用x2=搬家費用
  • 營業損失:1樓店面或是樓上工作室,鄰損害得生意做不下去,營業損失也能算在鄰損賠償內。計算方式:受損面積的每月營業金額x無法營業的時間長=營業損失費用

鄰房毀損案例:2023年基泰大直

說到鄰損,2023年的基泰大直事件絕對是個非常著名的鄰損案件。當時台北大直街一處新建案基泰大直正在施工,開挖地基時發生嚴重傾斜甚至倒塌,住戶被迫撤離,損失上億。直到2025年3月,倒塌的房屋進入公辦都更程序,因公辦都更流程較緩慢,因此仍有許多居民需要在外租房。(更新至2025/1/7新聞資料來源)

延伸閱讀:為什麼基泰大直會造成鄰房塌陷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基泰大直施工損鄰案調查報告

鄰房鑑定不只是施工前的一道手續,更是買房和居住安全的關键。對想買房的人來說,確認附近新建案有沒有做鑑定,能幫你看清房子值不值得買;對住戶來說,配合鑑定、留好紀錄,就是保護自己的第一步。從建商負責的費用到鄰損後能求償的修繕費或租金補貼,消費者其實有方法應對。基泰大直的教訓告訴我們,關注施工情況很重要。市場熱、糾紛多,買房前查清楚、施工時多留意,就能少點麻煩。鑑定不能完全防風險,但絕對是個重要的保障。

想買房更安心?立即在下方填寫email領取《新手買房指南》,輕鬆掌握買房的技巧和資源!

訂閱
通知關於
guest

0 留言
回饋意見
查看所有留言
本文目錄